欢迎光临——国际旅游产业项目交流平台。共同富裕产业项目交流平台。数字中国建设最新成果展示平台。![请登录],您是新用户?[免费注册]

收藏本站 新浪微博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国家数字旅游 >> 亚洲国家 >> 中央明确4个县为大城市,浙江2县,江苏福建各1县,广东无缘

中央明确4个县为大城市,浙江2县,江苏福建各1县,广东无缘

2025-10-24 来源:环球云链网综合 浏览453次

近日,依据国务院《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》中“城区常住人口 100 万以上为大城市” 的核心界定,全国 4 个县级市被正式纳入大城市序列 —— 江苏昆山、浙江义乌与慈溪、福建晋江携手上榜, GDP 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的广东却没有县级城市入选。这一结果并非单纯以经济总量论英雄,更折射出我国县域城市化的差异化路径与深层逻辑。




此次上榜的四市,均精准踩中了“人口 - 产业 - 区位” 的协同发展密码。根据 2023 年各地统计公报,四市城区常住人口均突破百万大关:昆山常住人口 214.85 万、晋江 209.1 万、义乌 190.3 万、慈溪 187.2 万,这一核心指标成为跻身大城市的 “入场券”。


人口集聚背后是坚实的产业支撑—— 昆山以电子信息产业构建起万亿级工业产值集群, GDP 达 5141 亿元,进出口总额占全国 2%;晋江依托鞋服制造形成 45 枚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矩阵,3385 亿元 GDP 中工业占比超 60%;义乌则通过 “小商品贸易 + 跨境电商 + 物流” 生态链,实现 2056 亿元 GDP 与 7.3 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双高;慈溪的家电与模具产业集群年产值占浙江同类产业近三成,2639 亿元 GDP 彰显制造实力。


区位优势的精准利用,更让四市突破了县域发展的空间局限。昆山深度嵌入长三角,依托沪宁城际铁路实现与上海、苏州的“半小时通勤”,成为承接上海科创资源的制造业高地;慈溪借力宁波港打通出海通道,将家电产品销往全球 160 多个国家;晋江紧邻泉州晋江国际机场与深沪码头,海陆空联运体系支撑鞋服产业全球布局;义乌非沿海城市,却通过沪昆高铁与国际陆港,成为 “一带一路” 的贸易节点。这种 “产业扎根县域、资源链接城市群” 的模式,正是其突围的关键。




广东的“缺席”,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的叠加。广东众多实力县域已随城市化进程改为市辖区,如原百强县顺德、南海并入佛山后,不再具备县级市身份,现存县级市中,最接近千亿级的博罗县 2023 年 GDP 仅 838.89 亿元。广东的县域经济也呈现 “强中心虹吸效应”—— 广深佛莞集中了全省 60% 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,县域多以配套加工为主,缺乏独立完整的产业生态,如普宁纺织服装产业仍依赖珠三角的设计与销售渠道。人口集聚不足更成为直接短板,广东县域城镇化率平均仅 47.9%,兴宁等人口大市的城区人口也仅 47 万,远未达到百万标准。


此次认定的意义,远超单一城市的能级提升。昆山将强化长三角制造协同,慈溪助力宁波都市圈扩容,义乌带动浙中经济带崛起,晋江推动闽东南产业整合,形成“大城市 - 中小城市 - 乡镇” 的梯度发展格局。对全国县域,四市的经验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。昆山的 “开放型制造”、义乌的 “贸易驱动型”、慈溪的 “集群化制造”、晋江的 “民营品牌化”,印证了 “县域无需复刻大城市模式,特色产业 + 区位协同即可破局”。




广东的“缺席” 并非终点,是县域振兴的新起点。目前,广东已通过 “百千万工程” 将 57 个县(市)分为创先、进位、消薄三类,博罗、普宁等 14 个县市明确提出 “冲千亿、进百强” 目标。若能借鉴四市经验 —— 如博罗依托智能装备产业园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,普宁深化 “电商 + 纺织” 生态链,未来有望填补县级大城市的空白。


“县域经济强县” 到 “大城市”,改变的是城市标签,更是发展逻辑的升级。昆山、义乌等四市的实践证明,县域城市化的核心不是规模扩张,而是 “产业有根基、人口有吸附、公共服务有保障” 的高质量发展。唯有摆脱对中心城市的路径依赖,培育特色产业生态,才能真正实现城乡区域的均衡发展。




网友评论
您还未登录!    注册  登录

共有0人评论

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

评论0